有时候在我们拍摄静物照时,可能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画面里的被摄主体形状差不多,甚至是同一种物体,当让它们在一起时,很容易会使画面显得拥挤而没有重点。
在画面里只有一个被摄主体时,很容易就会让我们知道画面的重点在哪里。
但是如果再加入一个一模一样的主体时,这个重点就不好确定了。搞不清哪个是主角哪个是配角。
常常就会把它们认同为一个整体来拍摄,这时候,要把它们区分出来,在拍摄场景够大的情况下,可根据近大远小以及前后景的原理,拉开它们之间的距离,不让它们处于同一个平面,
来看下面这张图,前面的瓶子明显就要大于后面的瓶子,同时画面中最清晰的地方也就是前面这个做为重点这个瓶子这里。而后面的瓶子则呈现出模糊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布置,画面的主次重点就很容易就被区分出来了。
不过有时候由于拍摄场景的限制,拍摄主体只能并排放置,这又如何来突出想要拍摄的那个被摄主体呢?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先来看一个例子,这里放了一排玩具车,大小都差不多,看过去,根本不知道想要拍摄的是那一辆玩具车,
不过当把想要拍摄的那辆玩具车位置提高一点,这样是不是很容易就能确定哪一辆玩具车是被摄主体了。
因此当两个一样的主体并排在一起时,其实是可以通过改变高度来突出想要拍摄的那个被摄主体,这样即使是在同一平面上,当被摄主体变高后,画面的焦点也就自动聚焦到高一点的这个主体上了。
当画面有多个主体时,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来突出主体,不过要注意,在众多一样的主体里,作为陪衬的主体不能有高于想要拍摄的那个主体。
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体除了高低错落摆放外,还是要尽量分出前后景,这样这个画面就会显得更加协调,在有前后背景的情况下,即使有远大于被摄主体的配体,通过拉开与被摄主体的距离,也不会影响被摄主体的展现,这是基于近大远小的拍摄原则。
对于才开始学习拍摄静物的新手来说,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能对以后的拍摄有所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