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法律上根本就没有“假一赔十”的规定,只不过是一些媒体的误读和消费者的以讹传讹,真正的说法,应该是“劣一赔十”更加合适一些。
消费者在淘宝购买茅台,结果发现有一部分是假酒,他要求按照法律规定,假一赔十,可是遭到平台拒绝,平台表示,三倍可以,十倍就是痴心妄想。
于是这条消息迅速成为热点,平台瞬间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平时在购物中遇到的委屈和不满,都通过这条信息发泄了出来,凡事只要有人领头,就会有人一窝蜂地起来附和,这就是我们的本性。
一看到标题,以我一贯阴暗的心理,我就怀疑又是一次借助网络的炒作,其中庇佑妖孽作怪,平台自然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就上过当,不过,也不能排除消费者隐瞒重点,然后吸引网络注意,期待用网络暴力实现自身目的的想法。
我以为自己要仔细才能发现端倪,可是没想到,不过看了20秒的视频,就发现了果然有“刁民”,为避免误会,特意为这个词加一个引号,表示这个词不是贬义,只是想幽默一下。
首先申明,并不是在为淘宝平台做各种辩解,但是,平台的错,众所周知,多我一个少我一个批评都无所谓,但是消费者的错,往往会在对个体的同情和对平台的误解中被消弭掉,我想反对消费者的维权,只不过是不想有人因此而学习他的做法,因为他的法律依据是错误的,甚至在原始视频中,律师的说法都有可能是被阉割的,因为,专业的律师不太可能说出这么不专业的话来。
万一,我只是说万一,这个律师的说法没有被阉割,那就尴尬了,这个律师有点沽名钓誉了,毕竟,瞎解释法律,挑拨民众情绪,有点不道德了。
言归正传,大家十分坚信的假一赔十,为什么我会认为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我们来看下原始视频中消费者和律师的依据,那就是食品安全法,关于十倍赔偿,其实有一个关键前提,那就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既然是法律,那就要严谨,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赔偿前提,并非是假货,而是所销售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所以,十倍赔偿其实和真货假货无关,最为关键的应该是不是安全。
由此看来,消费者的投诉自然有其合理性,但是要求就不太符合规定了,为了说明,我们可以假设,商家用了茅台的瓶子,但是灌进去了另一个品牌的白酒,但是灌进去的白酒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那么消费者要求十倍赔偿的要求就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
从第一个层面来看,是不是假酒,目前还只是嫌疑,估计是99%可能性,但是真正的鉴定,要找权威的机构,所以,消费者笃定的买到假酒,还有1%的可能是冤枉了商家,至于有很多人说平台已经承认是假酒,纯属于无稽之谈混淆视听,平台根本没有承认,只是说万一是假酒,他们如何处置而已。
从第二个层面来说,即便是假酒,也得看其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如果我往里面灌了梦之蓝、国窖,那么要求十倍赔偿还是于法无据。不正规的商品,我们一般将其分为假冒伪劣,而是十倍赔偿的前提,是伪劣,并非假冒。
所以,法律上根本就没有“假一赔十”的规定,只不过是一些媒体的误读和消费者的以讹传讹,真正的说法,应该是“劣一赔十”更加合适一些。
当然,这么说,并没有为商家和厂家开脱,制假售假,执法部门有另外的处罚措施,只不过十倍赔偿不太合理而已。
消费者要明确法律规定,不要被带偏了,以免维权的路上受到不良的引导,既浪费时间,最后诉求还无法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