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据说某先生在淘宝上购买了几瓶茅台,到货后发现不对劲,于是将4瓶茅台送去检验,结果还真有2瓶假酒。男子于是与商家协商,对方愿意1瓶退款,1瓶三倍赔偿。男子自然是不愿意啊,因为据其了解法律规定应该是假一赔十。
但是,经过男子与平台沟通,平台方拒绝了男子假一赔十的要求,表示平台规定是假一赔三,至于法律规定,他们不执行。如果男子仍然要求按照假一赔十进行赔偿,那么请他自己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那么法律规定到底是假一赔三还是假一赔十呢?平台是不是可以不执行法律规定呢?这个男子又应该如何处理呢?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也就是说,这里经营者销售假酒的行为,属于欺诈行为,应该按照假一赔三进行赔偿。
至于是不是由平台承担赔偿责任,该法也有明确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主要有三点。第一,网络平台能提供销售者,那么找销售者赔偿,反之则应该由平台赔偿。第二,平台做出有利消费者承诺的要履行承诺。第三,平台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比如对产品生产、销售者相关资质、产品检验相关资料的收集把关,则要负连带责任。
所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男子可以要求平台提供销售者准确信息,然后向销售者要求3倍赔偿,也可以要求平台按照自己的承诺进行赔偿。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茅台酒属于食品,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应该优先适用《食品安全法》,那么该法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关于平台责任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进入平台的食品应该承担的义务或者责任。根据《食品安全法》,平台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要实名登记,并查验相关许可资质,发现违法行为,还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发现严重违法行为,还应当立即停止提供交易平台服务。
二是在消费者要求赔偿中的责任。《食品安全法》也有规定,基本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致,即消费者向食品经营或生产者要求赔偿,平台不能提供相关信息的,平台赔偿,平台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承诺的,应当履行其承诺。
对于赔偿金额,《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简单来说,就是假一赔十,毕竟假的就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茅台酒,是按照具体标准生产的食品,假茅台肯定不符合这个标准。
那么,结合这两部法律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向该茅台酒的经营者提出假一赔十的赔偿要求,如果平台不能提供经营者准确信息,那么平台则要承担赔偿责任。
但是,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平台应该毫无意见执行假一赔十的规定呢?平台假一赔三,不执行法律规定就错误了呢?该男子又如何能实现假一赔十的要求呢?
民事行为,主要还是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且消费者权益纠纷,首先也是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才是行政调解、裁决、诉讼。
这里平台给出假一赔三,应该是属于一种承诺,是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赔偿金额一致的,但是低于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赔偿金额,并不是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所以,当事人还是应该要求平台提供经营者信息,向经营者要求进行依法赔偿,如果平台不能提供,则要求平台依法赔偿。
至于是假一赔三还是假一赔十,其实都不一定,看双方协商,只要能达成一致,基本什么金额都可以。如果不能达成一致,经营者(或者平台)则至少应该假一赔三,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他们的赔偿责任就应当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至于假一赔十,在食品安全法中的规定是,消费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赔偿金。这里的可以就是说,可以要求十倍赔偿,也可以不要求十倍赔偿,按照其自己的意思去做。这里规定的是消费者拥有的权利,而不是经营者的必须做的义务。这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所以,如果当事人坚持要主张假一赔十的赔偿要求,则要和经营者(或者平台)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可以通过主管部门解决,仲裁机构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换言之,也就是平台所说的通过法律途径解决。